传统上,翻译与文学很近,说起翻译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阳春白雪的“文学翻译或者翻译研究”。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催生出对应用型翻译的大量需求。

语言桥技术翻译

  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是我们国家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国翻译服务主要是外译中。自2011年起,中国翻译服务重心转向中译外。由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有64%的翻译服务企业中译外业务量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显著高于外译中。这是自2011年以来,企业调查问卷连续第三次显示——在翻译服务市场,中译外工作量占比超过外译中。该趋势与笔者的笔记工作状况也相吻合。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中译外升温的势头仍会继续。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英翻译之间,绝大多数都是英译中,学界和业界对于英译中有着深入的研究也有相应的标准。对汉译英的需求只是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才开始上升,所以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汉译英都远远落后与英译中,有更多需要研究、讨论的。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工程技术文档汉译英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心得。

  笔者日常工作所接触的汉译英工程技术类稿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国际工程有关,一类是跟装备设备有关的技术手册。国际工程相关稿件通常包括电力、热力、燃气、铁路轨道交通、路桥、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招投标、可研报告、咨询报告、设计审查、安装施工、生产运转等文件。装备设备技术文档通常为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电气设备、家电、冶金等)技术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无论是工程稿件还是技术稿件,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稿件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在翻译中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专业术语,工程技术稿件就能做好。实际并非如此,专业术语只是一个方面,此外还要译文流畅、结构清晰、逻辑清楚,风格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工程技术汉译英稿件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五类:

  1、 句子结构零散,不简练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各自的语言特点,在此就不再赘述,先看两个笔者审校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句子:

  例句1:

  粘土均质坝上游坡1:3.0,下游坡1:2.5,坝顶高程106.50m,宽度8m,坝顶长度76m。

  原译文: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lopes of the homogeneous clay dam are 1:3.0 and 1:2.5 respectively; the crest elevation is 106.50m; the crest width is 8m; and the crest length is 76m.(31 words)

  原文描述了大坝的五个属性,在翻译时英文采用了四个小分句,结构零散,给人一种啰嗦之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科技英语尺寸的表达方法。

  John Swales 在《Writing Scientific English》第二章尺寸和属性表示方法中曾提到英语有若干种不同表示尺寸的方法,常见的有三种:

  Structure 1:

  Subjective be adjective

  x is 3 centimeters long

  The mountain is 2,150 meters high

  Structure 2:

  Subjective have noun

  x has a length of 3 centimeters

  The mountain has a height of 2,150 meters

  Structure 3:

  noun be

  The length of x is 3 centimeters

  The height of the mountain is 2,150 meters

  这三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描述单一某个尺寸或属性时,上述任意一种结构都是可以的,但是当描述多个属性时采用第一种或第三种结构容易造成或是头重脚轻的冗长感或是句子结构零散的啰嗦感,而采用第二种结构,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多个宾语,句子结构既清晰简练,行文又符合英文习惯。

  鉴于此,上面这句话可修改为:

  The homogeneous clay dam has an upstream slope of 1:3.0, a downstream slope of 1:2.5, a crest elevation of 106.50m, a crest width of 8m and a crest length of 76m. (31 words)

  虽然都是31个单词,但显而易见第二种表达译文读起来更加轻快流畅。

  例句2:

  锁销用铜材制造,成梨形状,外部一周可有圆弧槽,用来卡住钢丝。

  原译文:The wedge is made of brass in pear shape. There is an external groove to clamp the wireline(18 words)

  简练版:The brass-made wedge in pear-shape is grooved externally to accommodate the wireline.(12 words)

  相比原译文,修改后的译文将细节描写压缩为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结构。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不难发现,提高工程技术类文档汉译英可读性很大一部分在于译文语言的简约性。语言的简约(concise statements),也叫语言的经济性(economy of language),就是用最少的词精确地传情达意。从选词、造句、句子结构和段落安排都要力求简练,使文章有力度、更加轻快流畅、文风刚健而优雅。Stephen Wilbers在《Elements of Style》中写到Concise writing doesn’t require that you make every sentence short, but that you make every world count。要想到达语言的简约性这一目标,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实现:

  (1)避免一句话中使用多个简单句分句,见例句1。

  (2)避免使用冗长的短语,比如due to the fact that,简写为because。

  (3)省略没意义的修饰词,比如中文中的形容词“各种”,如果名词是可数名词,用名词的复数形式即可表达词义,而无需翻译成various of…。

  (4)以动作动词代替名词性短语动词,比如make an application for,简写为apply for

  (5)还有就是例句2中提到的以最少的用词把细节描写压缩为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结构。

  2、 术语不专业

  上面我们说了专业术语是工程技术翻译中的一大挑战,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会一些我们不属于的行业、不知道的专业术语。术语的翻译,最忌望文生义。记得笔者在校对一篇变压器分接开关的文件,遇到这样一句话:

  电动机构通过驱动轴和伞齿轮与切换开关相连。

  原译文:The electric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diverter switch through drive shafts and bevel gear.

  在这个例句中,译员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想当然地将“电动机构”翻译成了“electric mechanism”,这是由于不了解变压器分接开关的结构造成的。电动机构是变压器分开开关的主要部件之一,是“电机驱动机构”的简称,如果了解这一背景知识,以motor做关键词,很容易查询到正确的结果“motor-drive mechanism”。又比如在审校一篇岩土工程报告是,里面有个词汇“室内试验”,译员按字面翻译成“indoor test”,准确的翻译应该是“laboratory test”。不了解专业术语的内涵,根据字面望文生义,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翻译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稿件,所谓隔行如隔山,缺少求真求实的精神,译文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3、 理解不到位

  在工程翻译中,因理解不到位导致的错译也比比皆是,笔者审校一个隧道开挖的稿件时遇到这样一个句子:

  采用光面爆破开挖法施工。

  原译文:Smooth blasting and excavation methods are used in construction.

  显而易见,原译文将光面爆破和开挖理解为两种不同的方法,实际上通过wiki查询便可知光面爆破是开挖作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光面爆破是手段,开挖是目的,所以这句话可以更改为“The excavation method of smooth blasting is used.”这就要求我们做翻译时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 情态动词滥用、错用;

  情态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态度或语气的助动词。在ASME标准、ISO标准中随处可读到shall、should、may、can、will等5个关键词。在汉译英时由于汉语写的模糊经常出现shall 和should 滥用或错用的情况。

  笔者在审校一个中国公司作为咨询方提供的咨询文件中,遇到这样一句话:

  电站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

  原译文:The power house shall be designed to resist a 50-year flood.

  这里shall属于错用。“shall”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provision or prohibition is mandatory,表示强制性的要求。在国际工程中,招标文件、业主要求等多采用shall。而此文是咨询文件,宜采用should。Should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provision is not mandatory but recommended as good practice.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shall与should 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硬性规定,后者是软性规定。凡是出现shall的句子,意味着必须一丝不苟、不出任何偏差地执行;反之,凡出现should的句子意味着标准认为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或者被经验或事实证明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没有强迫别人去做,也可能还有最好的选择。在上面的例句中,作为咨询方的中国公司,只能向业主提出建议,而不能强迫业主必须怎么做,故用shall是不恰当的。因此,在英译中籍工程技术标准时,在原文没有应、必须、宜等字眼出现,或者错用“应”字表示建议的时候,要透过字面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

  5、 缺少国际性思维

  翻译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时还要考虑用户的接受问题。国际性思维是就是用户友好型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说道国际性思维,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跨文化交际,要了解目标语言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等。然而除了这些高级的要求,在汉译英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数字表达方式或者单位未与国际接轨,或者说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比如中文的数量单位通常是万(104),亿(108),而英文的数量单位则是thousand (103)、million(106)、billion(109)来表示。又比如面积表达,中文写就的工程文件中常遇到类似的表达XX项目占地XX亩,而国际上通用的表示面积的单位是square meters(m2)、square kilometers (km2)、hectare(ha)。

  中文英文(按照中文习惯)英文(按照国际习惯)

  1.3亿立方米1.3 × 108 m3130 million m3或130 × 106 m3

  500 亩500 mu~33.3 ha 或0.33 km2

  10万千瓦100,000 KW100 MW

  单单只数字的准确性而言,第二列和第三列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三列才符合目标语的习惯,容易被目标受众接受。

技术翻译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项目走出去,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中译外译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曾说,“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要跟多远;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让我们共同努力,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