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海正当时”的当下,AI技术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而智能化和电动化创新技术的全面赋能,也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从传统机械产品转变为高科技产品,这也使得车企“出海”之路不断跃升,那么作为语言服务企业,又是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来为车企的研、产、供、销、服全面“生态出海”提质增效,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呢?
本期#桥声#,桥妹儿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AI技术、汽车翻译与项目管理的深度融合”。一般来说,在传统的笔译服务模式中,翻译和项目管理是分开的,即:大部分译员只负责翻译;审校人员只专注于校对和修正;而项目管理则由专人负责翻译项目的全过程,包括译前的准备工作、译中流程控制及译后的最终交付等环节。
然而,近几年语言桥的专职译员团队就注意到,在翻译的各个阶段中,不同角色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和问题认知,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会因角度立场不同而有差异,而项目管理的视角因其全面性而显得尤为重要,将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应用于笔译工作中缩短流程,可以显著提升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人人都是PM”的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对译者的要求极高,除了最基础的语言知识,还有专业知识、语言鉴赏能力、审校能力、译后编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将全面负责译前-译中-译后的所有环节,兜底项目质量。
而车企出海的语言需求主要包括维修手册、用户手册、保养手册等技术类文件、招投标文件、法规或协议文件、企宣文件、车机文本等,需求量大,涉及语种众多,文本格式复杂(例如,dita、xml),同客户甚至跨客户之间的术语、风格等延续性极强。AI技术、汽车翻译和项目管理融合应用下的新模式能更好、更高效地为出海车企提供各式各样的语言解决方案
因此,对于AI技术、汽车翻译和项目管理在专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我们也就此梳理出了以下三点:
01
全流程AI驱动提效保质
译前——更高效的文件准备、格式转化、术语和语料提取、风格指南制定,以及自定义项目型AI指令(明确我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并通过何种指令来实现这一结果)。
译中——应用AI指令进行一键式批量预翻译、校对、润色、质检,以及语言应用场景的匹配度检查,比如车机词条翻译(要求译员必须具备比翻译本身更高的技能)。
译后——统筹检查、(一对多的多语项目)多语协同检查、项目交付和总结(CA)。
02
知识管理
按车机词条、维修手册、用户手册、保养手册以及其他技术文档和外宣文档,分类进行术语和语料训练,也可以根据客户使用需求,或特定译员的翻译风格训练机器代理。
03
用AI+项目管理思维保障顺利交付
按照第一点,在规定的交付周期内,采用最少的人(原则上先尽可能为1人完成争取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和令客户满意的质量完成项目交付。
面对这样的模式,有人也提出疑问:随着AI技术在翻译行业的应用日益成熟,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自身的价值会大打折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法,在技术红利的推动下,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不断提升自我,完全有能力利用这些技术红利。AI技术越成熟,实际上对我们全流程执行掌舵人所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就越高,我们需要更懂得如何利用AI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并实现自身的新价值。
让AI在翻译工作中发挥其最大价值,正是我们目前的新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对笔译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包括但不限于翻译技能、译文评价能力、编辑修正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等。
这也正是语言桥“AI系统+专家系统”协同服务模式的关键所在。而这里的“专家系统”不仅是语言服务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系统智库,更是为车企高质量出海,紧抓各类“服务应用场景”提供了先发优势。